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视频丨守桥人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2月14日 15:16

  今年52岁的杨有光,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百福村委会木梳底村人。他的工作任务就是对滇越铁路人字桥段进行巡查,是一名守桥人。

  人字桥作为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工程,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造型,紧紧抵在峡谷两岸的峭壁上,宛如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而得名。

  历经百年风雨的人字桥,如今仍有列车穿梭。正是一代代守桥人的坚守,让人们知道了更多滇越铁路的过往。

  “1907年,我祖父当时就在这里修桥,我四叔退伍后也来这里看守人字桥。”杨有光回忆,他们家三代人都与这座桥有着不解之缘。“现在到我,算是第三代守桥人了。”

  受长辈的影响,杨有光18岁后按照工作安排开始了他的守桥生涯,这一守就是34个年头。

  说起守桥的经历,让杨有光印象最深刻的是1996年的大年初一。当时正值中午巡查结束,刚走到宿舍楼前的杨有光被同事的一声惊呼叫住:“赶快跑,石头滚下来了!”杨有光抬头一看,只见一块直径有六七米的巨石朝着自己滚下来。来不及躲避的他只能侧身蹲在附近的土堆旁,巨石滚下,将附近的钢轨、栏杆砸断,房屋砸毁。

  “幸好当时客运火车已经通过,要不然砸中火车,后果不敢想象。”回想起这段经历,杨有光仍然心有余悸。但是,像这样的情形,杨有光和他的同事们随时都可能面对。

  2005年,杨有光与妻子罗琼芬在踩花山的时候相识相恋。随着人字桥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2021年,杨有光和妻子商量,在家门口开个小店,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补贴家用。

  但在开店初期,由于缺乏经营技巧,经营种类与当地环境、消费习惯不匹配,店铺生意并不理想。屏边县烟草专卖局片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针对店铺的经营状况进行驻店调查,结合其周边的消费特点,从店面形象、商品摆放、经营技巧等方面对杨有光夫妇进行指导帮助,小店的生意逐渐好转。

  小店生意好转,家里的生活多了一层保障,这让杨有光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守桥上。2016年,杨有光的2个孩子住校读书后,罗琼芬也随杨有光一起到人字桥守桥。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让杨有光的守桥生活显得不那么枯燥。“他在这里守桥,我就在这里陪着他。”罗琼芬说。

  谈及因守桥获得的诸多荣誉,杨有光说,守好人字桥,是他责无旁贷的工作。

  (作者:邹丽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